足迹
被休,但成为女帝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65节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郗归缓缓开口:“孙志起兵,是为了恢复其家族先世的地位。至于那些平民百姓,不过是他谋求政治地位的工具罢了。可对那成千上万的农户佃客而言,政治地位却是太过遥不可及的东西,他们只求温饱。”

“百姓们过惯了平静的日子,若非走投无路,绝不会轻易作乱。会稽越闹越凶,恐怕不少人都已感到后怕。叛军本无严格的纪律约束,我们首先要做的,就是以土地为诱饵,引得这群渴望安定的后怕百姓向北府军反正。”

“一旦他们来投,我们便可趁此机会,为所有前来领田之人,重新登记造册,定下户籍。”

南烛听到这里,不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:“仅仅如此,便能让那些疯狂的叛军归正吗?”

“能不能的,端看他们是为何而叛。”郗归拿过一张纸,在上面写了“孙志”两个字,然后又画了个大大的叉,“如孙志这般,为了权力地位而作乱的人,自然不会被几亩薄田吸引。”

她接着写下“亡赖”二字,又画了一个叉:“至于那些原为地痞、流氓的闾里恶少年等人,他们本也不以务农为生,自然不会因分田便来投。”

“女郎,像这种人,平叛之后,我们要如何处置呢?”

“若有作恶,则按律问罪。其余人等,先登记户籍,再由当地长官派人监管,无论做生意还是游手好闲,暂且都随他们去。至于日后的安置,等过些日子腾出手后再说。”

“我们不需要他们从军吗?”南烛有些疑惑,这些人精力旺盛,若要置之不理,还不如统统扔进军营。

“此等人颇具江湖义气,自有一套行事原则,往往不受常俗管束。约略来说,可以为盗,可以为商,但绝不可为兵。我们的军营之中,是有严格的纪律的,同时又不许肆意打骂士兵。如此一来,这些人一旦入营,若不服管束,又不好打骂管教,恐怕会耗费将领很大的精力,也会破坏军中原有的风气。”

南烛明白过来,缓缓点了点头:“那就只剩下那些小地主、世族庶子弟和农户佃客了?”

“不错。”郗归在纸上写下“农民”二字,画了个圈,“自耕农和佃客,在叛军中占了极高的比例。他们之所以心怀怨恨,是因为社会不公,因为生计艰难。我们若予其土地,免其苛税,他们自然能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起码温饱的日子。这些人有了盼头,又何必再冒着杀头的风险作乱呢?”

东征

郗归想到了后世流传甚广的一首谣谚:“杀牛羊,备酒浆,开了城门迎闯王,闯王来了不纳粮。1”

农业社会下,土地作为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,对农民而言,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。

只要农人们愿意领地种田,就不会误了今夏的农时,叛军也会失去一大批有生力量。

南烛受教地点了点头,可思量一番后,心中却仍有疑惑:“可是,历来平叛,都是要先收复失城的呀?出征的将士们肯定都想立下军功,您从那些农人入手,会不会引起军中的不满?”

“谁说平叛一定要先收复失城?”郗归缓缓摇头,目光移向窗外,“表面上看,金银财物无不聚于城市。可一旦战乱发生,这些东西便都只是没有用处的死物罢了。而城池虽好,若无精兵良将,也不过是摆设。”

“对于作战而言,要紧的是人,是武器,是粮米。叛军本就比不得北府军装备精良,若手下兵卒再被分田之计引走,那么,困守孤城的剩余叛军,纵使不去攻打,也很快就会投降。”

郗归有些出神:“我若是叛军首领,便据乡村以困城市,一点一点地,蚕食三吴城池。”

灯花噗哧一声,发出爆裂的声响,郗归回身看向南烛:“你再加上一条:此次平叛,与江北抗胡不同,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,便是最好的结果。‘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,为不得已。’2”

“高权素来机敏善谋,这一次,就由他领兵,与兄长、顾信、温述等共谋平叛。”

“明日吩咐下去,此番事成之后,将士们的封赏一如前律,但各部论功行赏之时,则不以枭首叛军数目为标准,端看哪部能以更小的代价,取得更大的胜利。”

“若有不服此令,执意将三吴当作江北战场一般对待,以致增加伤亡的,皆以违反军令论处。”

对于郗归所言,南烛一一记下,而后稍作整理,再次递了过来。

郗归翻看一遍,吩咐道:“叫几个小童过来抄上几份,给兄长、高权、顾信、温述各送一份,我们自己再留一份。”

“是。”

南烛应声离开,南星捧了碗乳酪进来:“女郎,吃些东西吧,等到了京口,还有的忙呢。”

郗归接过玉碗,心不在焉地用着乳酪。

她脑中满是有关江北和三吴的种种打算,有一搭没一搭地拿起银匙,仿佛是在瞧着窗外越织越密的雨幕出神似的。

渡船在如注的雨声中到达京口,桓元一身黑衣,自个儿打着一柄油纸伞,出现在甲板之上。

看到郗归后,他上前两步,略带埋怨地说道:“姑姑今日可真是忙得紧。”

郗归看向这位久未谋面的故人——谁能想到,那个手段狠辣、用兵奇诡的桓南郡,竟是个还未及冠的少年呢?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sbiqu.cc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